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从G20峰会采用国产纯电动车看行业发展

//www.workercn.cn 2016-08-15 08:0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9月4日-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会议(G20)峰会在杭州即将举行,不少国产汽车先后举办G20交车仪式。从G20的选择用车上就能看出中国汽车业的变化,以往的考斯特垄断中高端市场,如今G20峰会采用纯电动车国产品牌,意味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这也是未来汽车行业的新风向。其中拥有国内最大的纯电动车生产基地的长江汽车,凭借六年自主正向研发实力,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据悉长江汽车核心工厂是比特斯拉超级工厂更先行的“太阳能 智能机器人“工厂,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按照工业4.0设计建设的纯电动车生产基地。

  电动车是全球汽车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

  1886年德国制造出传统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一百多年以来德国技术不断升级,至今无人超越。一个行业的初始阶段是它的重要洗牌期,传统汽车业的洗牌期,在一百年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开始,而中国尚未苏醒。如今恰逢汽车领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由石油燃料发展为新能源,这一场谁都未知结果的洗牌期是世界给中国又一次机会。

  “希望中国电动车在未来能够荣登全球前10强。”这是五龙集团董事长曹忠的梦,希望能实现弯道超车。

  曹忠说:“为什么我们还有荣登10强的机会?这是因为技术进步带来的储能技术的改进,就是传统车变成了‘电器 智能化’的产品,使得汽车产品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是发动机、变速箱、桥,而电动车核心技术完全变革了,所以未来的趋势就是要发展新能源车,未来电动车一定会取代传统车,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2016年1月,五龙集团长江汽车通过天津港发往美国“中国出口第一电动车——长江奕胜商务车”,这也是天津港成立以来,电动汽车出口美国市场的第一单。众所周知,美国对产品进口执行严格的标准,所有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都必须完成严格的道路测试和严谨的法规认证,才能获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对国内车企而言,是一个考验产品力的好机会,但这也使得国内多数车企对美国市场望而却步。本次五龙集团长江汽车通过天津港发往美国的车型为商务厢式货车,车身长达8米,是五龙集团长江汽车根据电动汽车电气化特点,正向研发出来的产品。

  基于五龙集团强大产品研发能力、可靠的产品品质保障,目前长江汽车的多款电动汽车产品颇受美国市场青睐,其中长江汽车主力车型:奕胜——电动商务车,奕阁——电动公务中巴车,易骏、易捷——电动物流车等车型均进入美国市场销售或接受认证。根据五龙集团产业布局,后期五龙集团还将依托旗下美国史密斯电动汽车公司在美国进行生产组装电动物流车。

  自主研发核心电池技术 获美国NASA认证

  成立于2008年的中聚电池研究院是五龙电动集团的核心动力“后盾”,其在电池领域取得的进展已达国际一流水平。2015年4月,中聚院马紫峰教授研究小组在锂离子电池BMS设计取得新的进展,面向解决锂离子电池高安全、长寿命运行的电池管理系统难点和热点问题,运用所提出的方法对美国宇航局(NASA)艾姆斯卓越预测中心三款标准电池数据进行拟合,将其精准度由一般的8%,提高至3%,预测能力更为精准,让电池的利用发挥到最大,保障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中聚研究院还与美国能源局、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合作,同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YetJMing5Chiang进行深入技术交流,开发了全球首台钠电池家用储能样机,成为世界电池行业领先的研究院。

  在中国,中聚研究院是第一个研发出磷酸铁锂制备方法的研究院,其中包括锂电池壳体组方及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模组固定架和包含其的电池组件等专利。磷酸铁锂电池热稳定性是目前车用锂电池中最好的,当电池温度处于500-600℃高温时,其内部化学成分才开始分解,而同属锂电池的钴酸锂电池在180—250℃时内部化学成分就已处于不稳定状态。

  换言之,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在锂电池中首屈一指,也正因如此,其也成为目前电动车电池的主要门类之一。中聚研究院的这项专利让中国在国际锂电池专利大战中赢得主权,推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进程,让民族汽车免于国际专利官司之扰。刘 瑾

编辑: 段思瑶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