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北京新能源车2月单独摇号

//www.workercn.cn 2014-01-29 08:52:54 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起,新能源小客车面向个人、单位销售,全年配额20000辆。市科委昨天正式发布《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指标管理、充电桩建设、车型目录、财政补贴等进行规定。目前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编码已达1771个,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获10.8万元财政补贴。

  申请人少于配置指标无需摇号

  依据《办法》规定,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专门指小型、微型纯电驱动载客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下月将进行首次指标配置。

  据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透露,目前,已经有1771个编码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其中有效个人申请编码有731个,单位有效申请编码达1040个。

  据悉,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单独配置,因此单独摇号。目前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编码中,不少是从普通汽车摇号池中分流出来的。按照规定,申请人如此前申请普通汽车摇号,必须先退出,才能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

  据透露,2014年新能源汽车指标分配个人1万辆,单位1万辆,指标将不会平均分配,而是根据申请购买的人数进行调控,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中签率。据介绍,如果申请人数量少于配置指标数量,无需摇号,申请人直接获得配置指标;如果申请人多于指标则需要摇号。配置指标方案将在2月初统一发布。

  按照计划,本市将力争在2017年底使全市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规模达到17万辆,具体为2014年两万辆,2015年3万辆,2016年及2017年各6万辆。

  4S店充电桩向社会开放

  “今年将在全市建成1000个快充电桩。”许心超透露,“在市区能实现5公里充电圈。”

  本市将“双轮驱动”推进私人自用充电桩、公用充电桩建设。自用充电桩建设上,政府要求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或其委托的机构负责“全程组织管理”,包括组织单位和个人的充电条件确认、自用充电设施建设,并纳入其售后服务体系。车企可根据自身市场销售策略确定建设自用充电桩是否免费。

  在公用充电设施布局上,市发改委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配电网规划,统一安排、合理布局、统筹组织建设公用充电设施,打造5公里充电圈,逐步完善新能源小客车充电设施网络体系。今年一季度,本市将发布首批公共充电设施建设点。其中快充电桩功率为37.5千瓦,半个小时充电就能支撑普通纯电动汽车续航约100公里。

  政府还将推动在4S店、电网售电窗口、大型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点建设一批充电设备。司机插入充电IC卡即能为汽车充电。“公用场合的充电设备,全部向社会开放使用。”许心超说。

  有关部门还将尽快与住建委等相关部门协调,并通过技术、管理、政策配套解决地下车库充电桩建设问题。

  目前,市科委已经推出北京市智能充换电网络管理服务平台(网址http://223.72.166.45:7012/),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就能查询到最近的充电设施。

  购车补贴每年下降10%

  按照国家政策,今年购买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比上一年下降10%。

  按照《办法》规定,国家和本市以1:1的比例确定补助标准。其中,纯电续航里程在80公里至150公里的,两级购车补助总额为6.3万元;续航里程150公里至250公里的,总补助为9万元;续航里程大于250公里的,可以补助10.8万元。此外,燃料电池小客车的总补助标准,统一为36万元。今后,补助标准将按照最初补助的10%逐年递减。

  “政府补贴主要是加速市场发展,但最终要退出。”许心超解释,“随着产能、销量提高,电动汽车的成本会有较大下降,今后的价格也会逐步下降。”

  《办法》明确本市财政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只需要按照销售价格扣减补助后的额度支付;生产企业按扣减补助后的价格销售新能源小客车。许心超说,此举可避免购车单位或个人为补贴多跑路,方便消费者。

  车企将实时监测电池安全

  许心超透露,目前正在制定《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预计2月中旬公布,市民获得购车指标后,仅可购买目录内车型。

  据介绍,目前国家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目录中,公告的车型有超过1000个之多,但历年来的销售总量只有4万余辆,真正能“走量”的车型很少。许心超透露,北京制定目录时,将不会地方保护,将充分考虑汽车的安全、技术、服务等各方面综合能力,保障消费者安全使用。

  按照《办法》规定,纳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需要满足9个方面的条件或技术标准。其中,车企需要承诺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处理,以防止污染;还需要对所售车辆的动力电池、电机及其他安全系统的日常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车辆安全运行。(记者 童曙泉)

编辑: 柏丹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