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销量冠军争夺战一汽大众能否最终胜出?

//www.workercn.cn 2014-12-16 09:53:33 来源:搜狐汽车 

    冬日暖阳,也抵挡不住屋外的寒风扫落叶。一年的时光就这样呼啸而过,儿时期盼的圣诞和元旦就这样如约而至。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要给全年的车市做个盘点,以便盖棺定论。

    上周,搜狐汽车举办了首届销量沙龙,探讨“谁将成为2014年销量冠军”。在销量论英雄的年代,盘点一年的销售业绩,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话题也理所当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11月上海通用销售15.14 万辆,一汽- 大众销售14.67 万辆,上海大众销售11.9万辆。今年前11个月,一汽- 大众累计销售164.22万辆,暂时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大众,共销售160.76万辆;上海通用位列第三,销售152.83万辆。

    单从这个数据来看,一汽- 大众目前占据最后冲刺的有利位置,如果不出意外,一汽- 大众有望将领先优势保持到最后。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经历了DSG 事件和速腾事件之后,一汽- 大众的销量仍能如此坚挺?是一汽- 大众有什么过人之处,还是中国消费者脑残、瞎了眼?特别是处于风口浪尖的速腾,单月销量依然高达2.45万辆,位列单车排行榜第四位置。在很多汽车论坛里,人们愤怒地宣泄对于这些消费者的不满,当然,同样被严重吐槽的还有轩逸的车主,这些“愤青们”实在难以接受,一款日系车的单月销量竟然能达到3 万多辆。

    然而,情绪的宣泄无益于问题的探讨,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在搜狐发布的网友指数中,德系车的关注度依然最高。“与其他国别车系相比,搜狐汽车网友的关注度清晰反映了德系车的品牌力优势,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并且在7 月和10月分别到达小高峰。日系车的品牌力曲折上升,但在近两个月中有所下滑。”

    一方面拼命往死里踩,一方面在买车的时候又优先考虑大众车,这就是目前一些国内消费者的纠结和矛盾所在。虽然笔者本人不是大众粉(从笔者的很多文章中可以显而易见),但是,作为大众品牌的多年跑口记者,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一汽- 大众能够继续夺冠,是走了狗屎运还是有必然的因素?我想,这种理性的分析有助于其他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进行借鉴。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大众十多年前就开始并持续坚持的安全宣传。2004年,也就是整整十年前,是大众在国内市场的低谷时期。当时,大众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明智的决定,那就是启动“2008战略”,并通过高强度钢板、激光焊接和空腔注蜡等高逼格的名词,塑造了“大众= 安全”的形象,这也是大众这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

    而之前走在大众前列的日系车,却无一例外的将品牌优势定性为高性价比和节油环保,可惜中国消费者在节能环保方面并没有日本人天生的危机感,反而变成消费者担心其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除政治因素外,日系车这几年持续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大众的平台化战略也是品牌持续强势的重要因素。平台化战略的优势在于既能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又能保证推出来的每款车型都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避免忽高忽低的销量状态。这几年来,包括通用、福特甚至一些自主品牌也开始纷纷走上平台化战略之路。

    第三,销量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企业的体系竞争力。体系竞争力包括市场研究、产品定位与规划、资源配给、渠道管理、终端零售支持、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维护等诸多领域,这也是目前自主品牌最为欠缺的部分。

    第四,同样是大众品牌,为什么一汽- 大众今年的销量会强于上海大众?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上海大众明年有4 款新车要上,所以今年对4 条生产线进行了改造,这影响到他们今年的销量;其二,两个合资品牌产品最大的差异在于,一汽- 大众引入的是更加原滋原味的德系车,比如迈腾、高尔夫和CC;而上海大众主打的是针对中国市场改良过的产品,比如相对应的帕萨特、朗逸和凌渡,两者各有优势,消费者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与大众靠产品力见长相比,上海通用主要靠的是营销力。但这两年来,上海通用的新品推广力度非常之大,全系产品覆盖每个细分市场,而且在高端车市场的增长也比较快。通用在努力提升产品力,大众也在努力提升营销力,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对于后进品牌来说也非常残酷。

    至于明年的市场情况,可以预测的是,一汽- 大众、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绝对领先地位仍将保持。而一汽- 大众在经历诸多挫折之后,会不会就此顿悟,在服务和客户满意度上下功夫,将成为决定其领先地位能够保持的重要因素。

编辑: 周璇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