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德工业联合会主席的信阻挡不了德系车企“亲近“中国

//www.workercn.cn 2015-04-08 10:36:12 来源:环球网 

  近日,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乌尔里希·格里洛先生的一封信引发了中德两国商业的轩然大波。德国《世界报》5日报道,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乌尔里希·格里洛近日致信1000名企业和工会的代表,呼吁他们结束对中国、俄罗斯等国政府保持过多的同情和理解。

  无疑,乌尔里希·格里洛先生作为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坚定地将自己的立场表露无遗——德国企业应该支持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德国经济界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要持更多的保留态度。他的理由是“与美国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具有根本性意义。中国参与规划国际事务的意愿日益增长,可能动摇秩序框架,而德国企业的成功正是基于此框架:自由竞争、以私营机构为优先、知识产权、维护环境和消费标准。”
  当然,或许格里洛先生代表了一些德国企业界的“暗潮涌动”,这可以称之为旧秩序的恐惧,对于中国所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所蕴含的强大潜力和展现的强劲前行态势所震撼,他们往往会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和放大任何看到的“瑕疵”。这样的“逆历史潮流”大势而动的保守主义思潮自然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
  但我们更希望提醒中国消费者的是,对于这样的“微弱的声音”没有必要太大惊小怪,甚至是过分担忧,这仅仅是中德两国商业领域不断加深合作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罢了。乌尔里希·格里洛先生的言论并不能代表德国工商业的主流思想,尤其是不能代表德国汽车工业界的意见,因为德国汽车企业蜂拥而至涌入中国市场,并不是因为他所言的“同情心”,而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
  正如一家汽车企业集团的高管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封信对德国和中国的经济交流无益。德国企业是中国经济繁荣的受益者。德国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
  事实也是如此,不少的德国车企已经在全球化过程中深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增长。据美国《福布斯》报道,德国大众汽车公司2014年全球汽车销量达到1014万辆,超出其2018年的销售目标,去年在中国市场售出36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2.4%,占该公司总销量的逾三分之一。
  另一家德国车企的“标杆级”企业——宝马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据英国路透社去年12月报道,尽管欧洲核心市场的经济增长迟滞,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德国汽车巨头宝马公司预计2015年其豪华车销量在今年稳固扩大的基础上,将持续增长。
  宝马销售总监Ian Robertson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引用了来自美国、中国以及部分欧洲地区的需求为佐证,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我们仍然相信来年增长的机遇要多于衰退的风险。”
  而德国政界显然也不“待见”这位“奇葩主席”,近年来,以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政府正在全力帮助德国汽车产业抢占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汽车销量达到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86%,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连续第六年蝉联世界第一。
  默克尔近年来更是身先士卒,为德国汽车充当“金牌推销员”的角色。每次访华其所率领的庞大经贸代表团中,总是会出现德国汽车企业的身影。就在去年7月访华行程中,默克尔特意为德国汽车产业在中国推广新能源技术站台“打气”,在清华大学发表有关电动车发展前景的演讲,极力推进中德两国在充电接口和标准方面统一工作,为德国企业未来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打下基础。
  根据环球网汽车频道记者之前的了解,在未来,大众将在中国市场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大众新的投资计划是到2018年要把在华产能扩展到四百万辆汽车,到2019年把产能扩展到五百万辆汽车。大众集团旗下共有12个品牌,其中9个是乘用车品牌。在产品范围上,今年通过所有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会向中国市场推出30个新款车型。
  而去年7月份路透社的一篇文章中也披露,未来的两年之内,宝马将使其中国两家工厂的汽车产量提高三分之一,达到40万辆,提升在华市场占有率。而有中国媒体则撰文称,宝马在华的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官方确认,合资公司在华第一个100万辆其中有近50万辆是近两年完成的,未来尽快实现下一个100万辆,公司未来将国产车型的数量增加一倍,从目前3个车型增至6个车型。
  无疑,面对着中国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各家德系车企正在全力在华血拼对手,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有空闲时间去聆听乌尔里希·格里洛先生的“教诲”,这些忙碌的德系车企的CEO们每日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让中国消费者更好地感受到“诚意”和“决心”。一心为想为德国企业撑腰打气的乌尔里希·格里洛先生这次实实在在地帮了回“倒忙”,“乌尔里希·格里洛的信”或许在未来也会成为德语“Bildet die Mühe”(制造麻烦)的代名词。
  或许,远在万里之外的办公室里的乌尔里希·格里洛先生也应该来中国看看,看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是如何推动德国汽车工业“滚滚向前”的。

编辑: 周璇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8-201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