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2024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李代强:在轮胎研发领域一路飞驰

来源:中工网
2024-05-14 09:24

五月,伴随春风而来的,有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全钢产品技术中心副主任兼配方研发部部长李代强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当这个好消息传到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全钢产品技术中心时,他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完成新的轮胎产品研发任务躬身实干。

身着干净的蓝色工装,挺拔精干,眼前的李代强与记者印象中轮胎车间里灰头土脸的技术员完全不同。

“20年前,我还在车间里手抬肩扛搞研究呢,可不像现在的智能化工厂待遇这么好。”在李代强的讲述中,记忆的闸门被缓缓开启。

2001年,20岁出头的李代强进入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主要从事公司全系列轮胎产品配方的研发和改进、胶料混炼、硫化工艺技术规范的制定及管理、原材料的研究、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李代强先后干过技术员、技术部配方经理、技术部总监助理、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副主任、配方研发部部长……这一干就是23年。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追逐梦想,成为一个专业技术过硬、企业管理素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2018年,李代强全面负责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配方研发部后,时常带领配方团队深入矿山、工地、物流车站等轮胎使用现场,详细了解轮胎实际使用条件和客户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改进轮胎产品的老配方、开发新配方。

李代强的配方团队先后完成了工程胎RBOG102配方的开发,解决了24.00R35在苛刻使用条件下胎面的掉渣掉块问题;BMCK配方的开发,解决了26.00R25GLS01花纹上下层胎面在井下使用的脱层问题;BMDG配方的开发,解决了重卡14.00R25在北方高寒地区胎面龟裂的问题;无内胎高端产品BACI胎面配方开发,让企业的无内胎产品单胎磨耗由20万公里提高至50万公里,磨耗水平在国内遥遥领先,与国际一线品牌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李代强直言,配方研发就是一个“烧脑”的过程。“以无内胎产品单胎磨耗这项配方研发为例,合成橡胶材质的气密层等因素均会影响轮胎磨耗寿命。”在没有可借鉴数据的前提下,李代强不得不重复进行上百次的试验。“研发没有捷径,只能用反复调试论证这个笨办法。”李代强说。

此外,在企业生产线上,李代强常年坚持在炼胶、部件、成型、硫化等各个生产现场,跟踪胶料的生产、使用情况,时刻把握产品质量,了解生产现场的难点与痛点,针对性地对配方、工艺进行优化。

2023年,李代强的团队通过大量的工艺和配方试验,发现在轮胎气密层配方上采用氯化丁基胶替代溴化丁基胶其加工工艺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没有降低,氯化丁基胶相较溴化丁基胶有成本优势,该团队的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投产,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100万元;钢丝帘线因供应商供应紧缺影响企业生产,且价格昂贵,他带领配方团队对市场进行调研,确定新供应商并与其进行大量试验,解决了钢丝帘线翘头、稀线、开线等质量问题,大大降低了钢丝帘线的价格,每年为企业节约采购成本5500万元……

面对中国绿色轮胎的新课题,李代强也毫不畏惧。他深入研究中国轮胎行业绿色、低碳和智能的发展方向,结合中国绿色轮胎标准的四个属性,提出了配方研发绿色发展的路径,取得良好实验效果。如今,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有7个规格的产品滚阻低于5.0达到国家绿色产品标准,成为国家认可的绿色产品;2个规格产品滚阻甚至达到4.0超高水平。

“研发工作拓展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不断适应、学习的过程,提升了我们创新创效的能力。”李代强坦言,他的个人成长也按下“加速键”。

从业二十余载,李代强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产品还获得“贵阳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他还受聘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技术经济委员会等行业权威机构担任专家组成员,同时培育出多位高徒。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胡大方)

责任编辑:于小舒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