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车

丰田在中国又双叒叕签约了,这次是小马智行,密集项目的背后,它到底要做什么?

2019-08-28 17:00:50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2019年,82岁的丰田开始进入它的中国时间。

  4月初,丰田汽车同意向奇点汽车出售微型电动汽车iQ EV的设计和技术,帮助其打造iC3。作为回报,丰田汽车将拥有奇点汽车新能源积分的优先购买权。

  这是丰田首次与中国电动车初创公司达成协议。

  4月21日,丰田宣布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联合研究院”,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为期5年的共同研究。

  当天,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南(Akio Toyoda)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又宣布,到2025年,丰田将向中国市场投入10款新的电动车型。

  4月22日,丰田宣布与北汽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将向北汽旗下的北汽福田提供氢燃料电池技术和零部件,北汽福田计划生产搭载丰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动力大巴。

  这又是丰田首次与中国厂商进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合作。

  7月5日,丰田将提供氢燃料电池组件的中国伙伴名单从北汽福田又扩大到中国一汽和苏州金龙。

  7月17日,丰田宣布与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7月19日,丰田又与比亚迪签订合约,宣布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车型使用丰田品牌,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

  7月25日,丰田与领先的出行平台滴滴出行达成合作,并向其投资总计6亿美元,用于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开展面向网约车司机的车辆相关服务。

  今天(8月26日),丰田又宣布与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建立合作, 双方将共同探索自动驾驶的进一步落地,在自动驾驶技术和未来出行领域强强联合,打造能真正造福每个人的产品和服务。

  而丰田汽车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不久前在上海崇明举办的第五届技术空间体验日上表示,这还不是全部,还有更多的项目在路上,会择机陆续公布。

  一年之内,如此密集地在中国进行项目合作,覆盖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网约车、自动驾驶等领域,这在丰田的历史上恐怕尚属首次,也可以看出丰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新战略方向。

  汽车商业评论ABR认为,方向有二:

  其一,自2018年1月,丰田章南在CES上宣布丰田将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型成为移动出行公司后,丰田汽车拥抱汽车四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业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探索最为积极,实践最为领先的市场,对于丰田来说至关重要。

  并且,丰田在汽车四化的前进脚步上,和其他任何一个厂家一样,也必须需要更多的伙伴来共同承担巨大的成本支持和投资风险。

  丰田章男在4月清华大学的演讲上已经鲜明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汽车的新四化,以及出行服务这种全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会对现有汽车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对汽车厂家来说,摆脱原有业务模式,搭建全新业务模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仅仅靠丰田一家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愿意与其他制造商分享技术,共同进步。”他说。

  其二,丰田正在加紧提升中国市场的地位。

  董长征告诉汽车商业评论ABR,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丰田希望在这里的地位和体量能够变得与美国相当。

  2018年,丰田在全球的销量为1059.4万辆,其中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14%,达到148万辆,但仍然与美国市场243万辆的销量有所差距。

  因此,丰田不仅要在产品上积极引入TNGA构架下的全新产品,还布局了包括EV、PHEV、FCV等各种类型的新能源产品,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多样需求。

  同时,通过投资、战略合作等形式,与中国本地企业一起探索抓住中国市场在汽车四化上快速的新需求,既有助于丰田稳固和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也可以反哺它在内部向移动出行公司的变革进程。

编辑:李晗

图库

  • 曹操出行上线英国经典TX 打造高端商务出行

  • 德国乘用车上半年销量创新低

  • 慕尼黑车展欲成为"达沃斯"

  • 售价9.99万元-13.59万元 2021款骐达上市

  • 插混别克微蓝6即将上市

热点聚集

    名人堂

    新能源

    • 新能源

      本田将开发第二款电动汽车 暂缓氢燃料...

    • 新能源

      未来5年 通用电动汽车资本支出将超过...

    • 新能源

      印尼出新招:用镍矿资源换取电动车产业

    • 新能源

      如何靠电动车走向世界?日本车企想到了...

    • 新能源

      丰田计划2020年推出固态电池原型车...

    召回·百科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