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八乡隆弘:本田两大利器

//www.workercn.cn 2016-05-04 08:08:00 来源:经济观察网 

  “技术控”汽车品牌本田,在2016年北京车展上又拿来两套全新技术——FUNTEC新动力总成的SPROT TURBO(锐·T动)和 SOPORT HYBRID(锐·混动),这两套新的动力技术分别被搭载在了广汽本田全新发布的大型SUV冠道(AVANCIER)、东风本田全新上市的 第十代思域CIVIC(思域),以及广汽广本田新亮相的新雅阁(Accord)混合动力车型上。

  Honda社长八乡隆弘说:“我们将把更多环保技术带给中国消费者,继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系统之后,Honda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将于2020年 在中国投放。”Honda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水野泰秀说:“期待搭载了革新技术的新产品带来高于市场平均增幅的销量增长,2016年实现107万辆以上 的销售目标。Honda将以新技术、新经营团队和新产品迎接更多挑战。”

  面对新的汽车行业竞争形势,八乡隆弘将主要精力投入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方面,他将本田FUNTEC技术中的动力总成研发标的放在了混合动力及涡 轮增压技术领域,同时在汽车安全和智导互联两个领加大了力量,并打出了新一代安全驾驶辅助系统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和新一代导航互联系 统Honda CONNECT(智导互联)两大技术牌。

  2015年本田在中国市场大涨实现了超越100万辆的终端销量,成为继日产、丰田之后第三家在中国年销量超越百万辆的日系车企。今年本田在中国的目标是107万辆,保障这一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田产品的竞争力,而此次本田亮相的新技术派上了用场。

  本田去年提出,未来3年计划向中国市场导入15款新车型,其中8款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随着一批本田新车搭载本田FUN-TEC新技术,本田产 品的竞争力无疑会大幅增强。而长远来看,本田此番发布的混合动力技术和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还将决定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本田在技术创新方面不落后于对 手。

  至少在中国市场,在丰田完成了混合动力双擎技术的国产后,本田也计划推出自己的国产计划,时间点是2018年。八乡隆弘更是透露:“计划到2030年本田在全球的新能源车要达到总销量三分之二的比例。”

  经济观察报:请谈一下本田发展新能源路线的问题,本田有引入电动车的计划吗?

  八乡隆弘:本田认为现在目前最现实新能源车技术还是以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这两项技术是我们争取尽量扩大销量的两种车型。下一步本田在零 排放的车型里,包括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方面,会进一步加强和扩大,计划到2030年在全球本田的新能源车要达到总销量三分之二的比例。

  经济观察报: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中国很受市场欢迎,为何本田直到现在才推出这类产品?是因为技术方面的储备不足还是?

  八乡隆弘:关于涡轮增压,今年首先在新思域上搭载,接下来也会在其他的车型上逐渐扩大采用,可能相对于其他品牌来说慢了一些,但是接下来我们会在更 多车型上搭载。特别想强调一点的是,还有一款1.0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我们率先在中国进行投放,而且从Honda在全球的布局来看,我们也会优先在中国 市场投放涡轮增压的车型。

  经济观察报:丰田的混动车型都已经国产了,本田可能还处于一个刚刚引进的状态,想问一下未来在中国,本田的HEV怎么去推进?

  八乡隆弘:在混合动力车型上,今年我们首先会在中国投放雅阁混合动力,接下来其他的车型也会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意愿推进我们投放的计划。 关于i-MMD的问题,确实我们这套新的混合动力系统是非常高效的混合动力系统。在日本已经搭载在奥德赛和雅阁上,相信在美国和中国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经济观察报:那本田的混合动力国产情况呢?也会和丰田一样进行快速推进,在价格上和丰田产品一样接近于传统产品的价格?

  八乡隆弘:关于混合动力的本地化生产和本土采购,我们也会尽快降低成本,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也希望能够尽快实现国内采购。当然,在混合动力实现国产的初期阶段,是以进口为主,我们计划在2018年左右能够实现真正的国产,包括国内采购。

编辑: 段思瑶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