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九月自主销量集体大涨 SUV强势产品撑起半边天-搜狐汽车

//www.workercn.cn 2016-10-24 09:25:55 来源:搜狐汽车 

  (文/搜狐汽车 马倩)延续八月强势回归的态势,金九月份,自主品牌全线大幅上涨,可谓“成色十足”。是什么带动了自主品牌集体进入车市狂欢季?明亮的成绩又能否持续?

  自主车市二线阵营的明星产品战略

  上表是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笔者统计了9月份自主品牌销量前十榜。同比涨幅第一(涨幅高达120%)的是上海汽车。号称“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的荣威RX5,上市俩月订单破5万,9月销量13751辆。虽然一万多的月销量在SUV细分领域尚未处于第一阵营,但这样的成绩也足以让上汽乘用车给苦等盈利的股东们第一波信心。

  “荣威RX5出来后,我才舒了一口气,这证明我们的产品战略是对的”。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曾在9月份荣威RX5第25000台下线仪式上说,南京浦口工厂也将在11月正式投入使用。随着产能的释放,上汽乘用车能否凭借RX5的热销在四季度持续上扬?结果还未可知。毕竟,凭借明星车型打造市场的,不只上汽一家。

  广汽乘用车前9月累计销量263158辆,同比上涨132%。亮眼数据的背后,同样是爆款车型的支持。传祺GS4自上市以来便作为优等生进入销量月考排行榜。9月,GS4以累计同比增长282.2%的速度紧追在常胜将军哈弗H6之后,位居SUV销量排行榜单第二,并以月销量34202辆的成绩,占据广汽乘用车9月销量总额的92%。

  “9月份,GS4的需求已经超过5万台,但由于产能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其他车型的排产也受到影响。”在日前的采访中,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肖勇坦言,目前广汽传祺的产能,难以满足客户对GS4的需求。 是抓住眼下的热销车型创收,还是兼顾产品线为以后铺路,这是“传祺们”必须要做的选择题。

  除了上汽、广汽之外,自主品牌的第二阵营中,凭借支柱型产品拉升销量的品牌不占少数。奇瑞九月份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四,新上市的艾瑞泽5凭借14833台月销量功不可没;北汽绅宝X35销量首次破万,威旺M30在MPV领域为北京汽车贡献了13858台销量;瑞风S3近期波动较大,9月份再次进入“两万辆俱乐部”,占据江淮9月销量全额的半壁江山;凭借终端的优惠策略,众泰T600也以11885台销量占据众泰汽车9月销量的39%。可以看出,即使在二线阵营中,自主品牌的强势产品仍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中, 以SUV为主的支柱型新产品日益突出,甚至成为各自厂家的半边天车型。

  领跑自主的三驾马车 战略各不同

  再来看看自主品牌的第一阵营:长安、长城、吉利三驾马车,各有各的战略布局。

  长安凭借着在 轿车、SUV、MPV多细分领域的产品布局,一直稳中有升,9月以比第二名领先近三万台的销量继续领跑自主车市:长安CS75凭借49.9%的增幅,其排名从8月份的第七名上升至9月份的第四名;逸动以17.4%的涨幅贡献了16874台销量;MPV领域,欧诺、欧尚双双挺进前五名。

  吉利在9月的涨幅同样惊人:以75%的增速, 单月销量首次突破8万大关。由于连续几个月销量看好,吉利宣布将全年销量目标由66万辆上调至70万辆。具体车型方面,博越产能释放,销量环比劲增近40%;远景SUV和远景轿车均破万;新帝豪再度发力,一举突破2万大关,环比增长44.4%。新车帝豪GL上市仅一个多星期,销量近3000台。目前来看,吉利在SUV和轿车细分领域的销量占比基本对半平分。

  凭借依旧强势的SUV产品线,长城以53%的同比涨幅位居自主品牌第二。 哈弗H6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同比高达74.5%,5.3万辆的月销量也超过了大众朗逸历史上创下的5.1万辆的最好成绩;哈弗H2也以47.2%的增幅进入“两万辆俱乐部”。

  长城在SUV细分领域之外的短板,一直被认为是具有风险的“漏洞”。其实,不只是长城,上述自主品牌二线阵营中的不少企业,都面临着“过于依赖某款热销车型”的风险。当“得SUV者得天下”的风潮过去之后,主打SUV明星车型的“长城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转换方向?

  “这种风险确实存在”,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张志勇认为,过于依赖强势产品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是存在较大的隐患的。不过,他也从另一个乐观的角度分析了“长城们”的SUV策略:“现在出现了新的产品发展势头: SUV跨界的倾向越来越强了。很多人买SUV当轿车来开,也有车企推出七座SUV,其实就是MPV嘛。SUV的泛化在市场上挤占了别的车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城的策略好像也对。”

  不论是坚持某一细分领域,还是跨界、丰富产品线,对于自主车企们来讲,最重要的也许是不被眼下的“金九银十”所膨胀,利用明星车型,打磨产品设计、管理体系、配套产能等,这也许是当下的高增长车市带给中国车企的最好契机。

  最后修改于2016-10-23 15:51:00阅读(0)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