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首届新能源汽车质量论坛关注“用户需求”

//www.workercn.cn 2017-09-25 13:25:16 来源:中工网 

920日,中国质量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新能源汽车质量论坛,论坛嘉宾围绕着新能源行业国家政策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用户关注点,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对话。

 

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和土壤

最新数据显示,20171-8月汽车销量1751.1万辆,同比增长4.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是32万辆,同比增长30.2%

中国质量协会副秘书长李高帅先生在致辞中说,各路资本,包括国外资本都在盯紧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如果以前中国离不开世界的汽车,那么现在的世界汽车离不开中国的汽车市场。而且中国市场是新能源汽车研发和试点推广的重要市场,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和土壤。

国家统计局科研所所长万东华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他认为,现在的增长,大家看到不好的一面是传统制造业,但是有好的一面,就是新的动能。包括新能源汽车增长非常强劲,还有一些新产品,比如机器人同期增长57%SUV增长也是接近20%。很多创业园面积很小,但是创造出来的价值相当于老企业的好多倍。总体来看,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总体稳中向好势头是不会改变的,速度适当的放缓,即市结构转换提质增效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从发展中转向发达的必经阶段。相信中国经济一定会更好。

中国工程学会产业研究院总监冯锦山对未来汽车产业技术方向做了梳理,他表示,在未来方向上业内达成高度共识,未来朝着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总体方向发展。其中,不光是产品三化,其实在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环节也是三个这样的趋势,制造化有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化研发。在后端服务领域,也比较明显。

他指出,未来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以主要突破口,以动力系统优化升级为重点,以智能化水平升级为主线,以先进制造和轻量化等共性技术为支撑,全面推进汽车产业由大国向强国的历史转型。根据预测,新能源汽车在2030逐步成为主流产品,初步实现整个产业电动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用户抱怨率持续降低

中国质量协会CACSI研究总监夏彬,从用户需求特点,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态势。

原来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用来出租车公共商用,现在是满足个人用,产品丰富、多样化,竞争水平提升,促成满意度忠诚度大幅提高。现在行业传统燃油车的差距正在缩小,整车行业呈现特点跟传统燃油车特点趋势基本上一致。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消费结构和群体基本特征比较一致。

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抱怨率非常高,2015年测评抱怨率达到34.5%2017年下降到17.8%。抱怨率的持续降低,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很高,目前还是高于传统的燃油车水平。新能源汽车在质量方面的短板:第一,续航能力连续三年得分最低;第二,4S充电桩少,充电不方便;第三,车内饰做工品质,离消费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从汽车使用习惯和消费特征来看,如果车主现在使用新能源汽车,下一次换车还会选择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66%。原因是41%是认可纯电动轿车;25%是认可纯电动SUV。为什么买新能源汽车?第一,使用成本低。第二,90后、00后尝新鲜,环保的概念。第三,政府政策的支持。比如说有一个号上路、上牌等等。

用户希望的续航里程?现在用户越来越关注300公里以上的需求。新能源汽车今后增加到续航里程到400公里,满足用户需求,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更大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

今年以来新行业发生几件事,新能源政策补贴下降20%,双积分即将出台,合作模式可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用户关注的一些问题,像充电难、充电桩使用问题,怎样解决。各路专家和新能源行业代表们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汽车工作系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殿阁教授说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当前公布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时候已经制定时间表,这次20%是退坡,2020年完全退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讲,生产、研发、制造过程当中,已经考虑了这些因素,企业是有准备的。不仅企业有准备,其实我们的用户也是有准备的,用户选车的时候,对补贴的依赖度越来越低,更多是其他的因素,根据车的性能提升,根据其他的政策来选车。

从退坡20%来讲,实施之后,短期内销量可能会稍受影响。长远来看,对整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市场引导机制的建立有好处。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汽车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林程教授认为,退坡政策首先是必须的,补贴也是需要的。记得在2008年时,刚开始国内广泛开始做电动车示范运行到现在,早期一台电动轿车电池成本几乎和一个同级别燃油车售价差不多,价格非常高。那时候没有补贴,就没有人做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补贴是肯定要实施。怎么补,中央部委讨论过很长时间,有过经验教训,2014年对混合动力的补贴退坡很快,结果很多企业盲目上混合动力,第二年没了,导致企业发展不好。

关于退坡过程当中有一些教训。比如说有些车型补贴额度偏高,导致于去年出现很多骗补的问题。去年年底今年上半年做了调整,新能源汽车行业受了很大的冲击。今年上半年纯电动商用车销量很不好,国家及时对骗补进行纠正、调整,使补贴按照预期形式走下去。越往后我相信国家在补贴政策方面越来越成熟,让企业越来越有预期。

大家担心2020年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车没有人买,据我所知有5年预期,已经安排好了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从系统产业、零部件产业到原材料产业大家都有预期。国家政策跟进,大家可以看到有双积分制度,还有不摇号的出台会促进新能源汽车购买。所以,新能源汽车2020后退坡之后是否还有市场,我本人持乐观态度,相信新能源汽车一定会大行其道。近期国家也提出燃油车退出市场的时间表,这个方面来讲国家推行新能源汽车决心是坚定不移,后期新能源汽车越来越看好。

“任何产业都不可能靠补贴活着,”同济大学全部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侯永平教授说,到现在行业特点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政策驱动型。从2016年以后政策调整,补贴退坡体现第一财政政策收紧,准入门槛提高。补贴退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和市场培育,现在企业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在制造成本各方面有大幅度的下降。补贴退坡不会对行业造成很大的下降。技术进步会淘汰一批落后的企业,优秀的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补贴退出之后怎么办,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管理总监赵新智认为,新能源汽车像在一个学走路的小孩一样,还是需要学习、支持。是不是应该扶上马送一程。建议在补贴退出的同时,会持续到2020年保证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同时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期,有时间降本和催生技术水平准备。

 

如何保障行业更健康的发展

 

杨殿阁:不光是中国有这些支持政策,国外也有。大家看到德国,德国在2020年之前购买电动车有补贴。还有很重要的财税政策,汽车保有税上免征,5年后有优惠政策。除此之外在新科技开发、示范运行上会投入很多的资金。包括美国也一样,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直接支持。

在中国财政直接补贴只是众多方式中一个。随着财政直接补贴退坡或者减少,其他政策一定要及时跟上,包括后面谈到的双积分政策,双积分政策要跟财政补贴同步配套推进,怎么推进要一块考虑。除此之外,像财税政策像购置税等等方面。

夏彬刚才介绍的是注意到大家买电动车不限行,在北京不限行,有特殊政策大家可以买,是否可以加大这方面政策力度,更多鼓励大家买电动车。再有基础设施建设电动车使用上,比如说加大有效充电桩的建设,我车在这用,充电桩能不能建在我周围,让我用起来很方便。在充电过程当中,能不能把充电费用降低下来?也就是让汽车购买使用上,给我更多的支持,这很重要。

德国组合拳很重要的一点在科技开发方面。每辆车补贴退了之后,国家应该加大对企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大家现在一个新的趋势就是智能化、网联化。随着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我们在电池能量密度、轻量化上不断的改善,我们跟特斯拉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有一点差距在拉大,就是智能化。将来有一天你的车出来了各方面很好,但是有的车出来了了智能化很好,大家都去买那个车了,而且智能跟电动的结合是天然。

将来我们国家需要加大新技术投入,让电动车具备很大的竞争力。在燃油车做智能不如在电动车上做,电动车有先天的优势。将来电动车如果形成先天优势,跟燃油车相比,我们有更多竞争力,会有更多人来选择新能源汽车,这时候可以更多弥补财政退坡带来负面的影响。

“要把新能源汽车做的更加健康,技术水平更高,要做高性能、智能化的电动机车,这是国家鼓励的方向。”林程说,新能源汽车不光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高地,也是全世界的高地。无论是零部件企业还是整车企业都到中国来,希望参加中国新能源汽车洪流当中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跨国企业也来中国去,无论是电池企业还是整车企业来中国投资,希望进入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洪流当中去。

要做这个行业的领军者、领航者,思维观念要改善。因此,我觉得后续政策的支持,一定要在电动汽车的品质、标准要有推动的作用,让这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我觉得陆续会有很多政策出台,现在5年解决的是有无问题,是产业链形成问题,基础问题。但是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存在很多问题,什么问题?劣币逐良币,靠资本打出来开始行销,中国新能源汽车也就二三十万辆,几百家企业在做,良莠不齐。那么后续发展要进行兼并整合,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让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能够成为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电动汽车。

侯永平认为,车辆电动化不可逆转,不用担心政策退坡电动车卖不出去。关键是消费者使用过程当中遇到问题,车辆报废怎么办?车辆回收怎样办?第一批车已经到报批年限了,有大量的电池,不好好处理的话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有很大的影响。(成成)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