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邮箱登录  通行证登录  宽频版  网站地图

深度|持续暴跌,韩系车的机会在哪里?

//www.workercn.cn 2017-06-20 08:51:20 来源:大家车评 

  深度|持续暴跌,韩系车的机会在哪里?

  文丨彭晃

  今年以来,北汽一直在体验冰火两重天的奇怪感觉。北奔销量一再创新高,甚至一度超越了宝马和奥迪两大宿敌。而另一个合作伙伴现代则跌入深渊,销量断崖式下跌。可谓一个吃饱,一个跌倒。

  在华韩系品牌Q1财季销量同比下跌26.0%,不妙的是,跌幅逐步加深。4月份现代、起亚则合计同比减少65.1%,5月再次下降65%,所有韩系车型月销没有一款上万的,可谓全面溃败。

  从2013年到2016年10月,任北京现代总经理一职的韩裔高管白孝钦、崔成起、金泰润、李丙晧、张元新,如同走马灯一样,任期几乎没有超过1年的。同时,北现品牌销量从常年的第四名,一路跌至去年的10名开外。

  显然,韩国车企在中国的经营出了问题。虽说换手如换刀,换手无法解决的问题,自然有常在的、深层次原因。

  “萨德”没有恒久影响

  几乎所有分析机构,包括北现的高管在内,都认为“萨德”对韩系品牌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虽然韩国新政府上台,萨德部署也重走“战略环评”,实际上处于“暂停”状态,但中国政府反应相对冷淡,韩国自认为的软“制裁”一个都没有放松。

  可资借鉴的历史,最相近的莫过于钓鱼岛事件。购岛事件爆发后,丰田当月(2012年9月份)销量跌了40%,马自达跌了35%,而三菱跌了65%。政治事件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但是,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在危机并未平伏的第二年,都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唯独三菱继续下跌。时至今日,三菱在华运营已经接近边缘化。

  可见,政治事件不会对品牌运营构成不可逆转的持久性打击。在偶然性事件里一蹶不振就此沉沦的,往往是自身的经营存在缺陷。三菱如此,现代和起亚也如此。

  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合资品牌而言,韩系应该说是品牌力最孱弱的。就算资深媒体人,也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韩系品牌的技术特点。公关公司一时技穷,只能憋出“性价比”来。韩系品牌的面目模糊,其背后则是工业基础比美欧日都显薄弱。无论7轴机器人,还是全自动冲压、轧制车间,都不能掩盖着一点。

  自主品牌从市场占有率10%一直杀到45%,猜猜自主夺取的都是谁的市场份额?

  自主品牌第一个瞄准的就是韩系“地盘”。今年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老总的问卷调查题目是“哪个合资品牌是当前超越目标?”北现和东风悦达起亚占据了一半票数。柿子捡软的捏,合理的目标就是现实的目标。业内恐怕都看出韩系品牌是最容易超越的对象。

  实践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判断。自主品牌在研发团队国际化建设上突飞猛进,设计能力也水涨船高。也能请得起国际大腕来操刀外形设计。而韩系逮到“流体雕塑”这一当年堪称先进的理念不撒手,也学着奥迪、别克,搞“家族式前脸”,导致消费者罹患脸盲症。

  更为糟糕的是,韩企过度追求KPI。从A0级到B-级车产品线部署过于密集,试图拢住所有潜在消费者,说白了就是过于贪婪,以至于消费者根本无力区隔产品定位。

  韩系学日企恐怕学了皮毛。跟丰田学精益生产,只学到了削减成本,质量控制能力差强人意。跟日产学代际融合,只学到了多代同堂,大量处于生命周期末尾的产品充斥市场,给消费者以设计过时、技术老旧的不良印象。

  现代汽车在全球销售收入连年上升的背景下,净利润却连续5年下降,去年下跌12.1%。而研发支出连续3年两位数上涨,后期必然难以为继。研发支出本身不等于竞争力,现代的研发费用是长城的3.5倍,但在中国仍然长城被甩在身后。

  重启高端化

  现代将2016财报低于预期归结为两个原因,罢工频繁和新兴市场“不尽如人意”。从去年起,韩系车在本土和美国市场,也过得不大顺心。今年Q1财季,韩国汽车销量再度滑落至7年来的低谷,整车出口也萎缩2.5万辆。韩媒指出,在丧失高关税保护之后,民众选择开始多样化。

  而最新出炉的美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起亚和现代分别下跌9.0%和15%,位列前20名中绝对销量损失最多的厂家。

  现代-起亚集团的产品策略和运营同时在最重要的两个市场遭遇挫折。需要指出,该集团在美国的售后服务和策略富有竞争性。诸如“车主失业1年退车”、“10年10万英里质保”等措施,在中国并未实行。现代在美国已经开始运营捷恩斯品牌,渠道独立。而现代已经开始在华开展捷恩斯品牌的CKD组装业务。现代已经感觉到品牌力匮乏带来的市场地位不稳。不断扩张的研发费用,也反映现代汽车向高端进军的意图。

  自主品牌也是这么想的。领克、魏派等自主创建的“高端”品牌,比韩系启动更早。在汽车市场上,“见事迟”要付出巨大的机会代价。高端品牌更强调品牌底蕴、技术积累、做工设计,还有科技融合能力。韩系品牌只在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上不输于欧美日品牌。

  在美国市场上,捷恩斯上市只有几个月,还未表现出几个日系高端品牌那样鲜明的产品特色。由于历史机遇不再,韩系高端没有希望复制雷克萨斯在美国的成功,将来能和讴歌比肩就不错了。而在中国,捷恩斯的前景应该更暗淡一些。韩系车将品牌建设希望寄托在高端上,可能不是好主意。大刀阔斧地重整产品线,拿出不同于传统巨头的、适应年轻消费者的产品,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

编辑: 邬丹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